-
为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更快更准检测感染性疾病,准格尔旗中蒙医院结合当下疫情形势,迅速开展了炎症标记物白介素-6(IL-6)检测新项目,该项目是继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降钙素原之后的又一感染性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IL-6是机体发生感染后第一个升高的血清标志物,IL-6介导的免疫反应与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在轻、重症患者的病情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作为新冠感染早期预警指标,IL-6敏感性更高,联合检测可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减少漏诊和误诊。新冠患者有些早期发病并不凶险,甚至症状轻微,但后期会突然加速,病人很快进入一种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状态,其原因就是病人的体内可能启动了“炎症风暴”(细胞因子风暴),即感染患者一旦出现“炎症风暴”,病情将会急剧恶化,从而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容易累及心脏器官,出现心肌损伤、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白介素-6作为关键的细胞因子,是新冠肺炎感染诱发炎症风暴的重要通路,因此,时刻观察体内白介素-6的浓度变化,对判断病情有重要价值。检验科主任尹亮指出,白介素6(IL-6)检查适用肺炎、化脓性感染、严重创伤、休克、重症胰腺炎、烧伤、大手术、产后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等疾病,需空腹采集血液3-5ml作为标本。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酒精成分及甘油三酯会对结果造成影响,抽血前最好禁食12小时。作者:乔婷
2023-02-03
-
辞旧迎新添春色,玉兔送福暖人心。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在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重要时刻,1月17日下午,准格尔旗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杨宏宇一行深入准格尔旗中蒙医院开展“致敬劳动 情系职工”送温暖慰问活动慰问一线医务人员,向他们送上党和政府及工会组织的关怀温暖,并向他们致以春节的美好问候。医院党总支书记刘波、副院长王彩霞和工会主席刘文雍等陪同慰问和座谈。 杨宏宇书记在慰问座谈中指出,三年的疫情防控中,全体医护人员化身抗疫“战士”,直面危险,冲锋在前,竭尽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大家付出了很多,做出的牺牲也是有目共睹。在新阶段的新冠肺炎救治工作中,大家的任务依然沉重,希望大家能保护好自身安全,也相信医院工会能及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防护条件和物资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旗中蒙医院党总支书记刘波代表医院向杨书记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旗总工会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和对一线医务人员的关心关爱表示衷心的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医院近期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和医务人员面临的高强度工作情形。他指出,在当前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最为关键的时刻,全院医护人员再次奋不顾身、挺身而出,继续守好人民健康的“阵地”。活动中,旗总工会向院工会送去慰问金2万元,为医务人员代表发放杏仁露50箱。为发扬劳模精神,把对劳动模范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杨书记代表旗总工会对旗级先进工作者刘二亮和段秉兰两位医生表示慰问并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劳模代表段秉兰由衷地感谢工会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和厚爱并表示,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会继续发挥好劳模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发挥余热,在各自的医疗岗位上尽职尽职。作者:乔婷
2023-02-03
-
岁寒但是情深,年近依旧意浓。新春佳节将至,为让包联村度过一个温暖、幸福、祥和的春节,准格尔旗中蒙医院党总支书记刘波、包联驻村书记郭慧等一行走进巨合滩村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为脱贫户送去节日祝福和浓浓暖意,将关怀送到困难群众的心里。 在巨合滩村村委会,刘波一行与村干部深入交流,认真了解该村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和实际需求,随后前往8个脱贫户家中送米送面送温暖。每到一户,刘波都与脱贫户面对面交流,同他们拉家常、嘘寒问暖,详细询问他们近期的健康、生活状况及所需要解决的困难,同时关切地询问新冠肺炎感染情况,强调做好个人及家庭的疫情防护,过一个健康祥和年。刘书记还认真聆听他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的计划和诉求,鼓励他们增强信心,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并衷心祝愿他们身体健康,新春快乐。 作者:郭慧
2023-02-03
-
按照旗卫健委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独特作用,准格尔旗中蒙医院从立冬之日(11月7日)起,为隔离酒店的一线工作人员以及隔离的大学生提供预防新冠的中药方剂。医院中药房闻令而动,在接到通知后,所有人员当天晚上便投入到中药的调配和煎制工作中,确保集中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喝上中药,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药房人员和煎药室人员通宵作战,煎药机也昼夜不休。近一周内共完成颗粒剂1000余剂,汤剂约1600剂,目前已全部送达指定地点。一盒盒制作精良的颗粒剂、一袋袋热热乎乎的中药汤剂承载着旗中蒙医院广大医务工作人员的关爱和信心。药剂科负责人介绍,为保障中药汤剂质量,所有中药汤剂须经过审方、调配、复核、浸泡、常压两次煎煮、核对、包装等工序。药方内含有黄芪、金银花、防风等八种中药材,具有很好的防疫效果。药剂人员严格按照煎制流程制作加工,从中药调配到煎煮、浓缩、分装等各环节,优化配置、无缝衔接、高效生产,旨在为重点防控人群提供中药汤剂,助力疫情防控。中医药在预防新冠肺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轻症发展成为重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旗中蒙医院面向广大群众提供该处方药剂,有需要的市民群众可到医院各门诊诊室咨询并开具处方。作者:乔婷
2022-11-28
-
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无数的勇士不惧艰险冲锋陷阵,他们是医务人员、是志愿者、是社区工作人员……在这些英雄的背后,还有一群不为人知的一线人员,他们就是负责转运阳性病例的救护车司机。他们与新冠病毒并驾齐驱,与时间赛跑。虽然不是医务人员,可他们是不可或缺的“抗疫一线摆渡人”,救护车司机王军就是其中一位,他埋头苦干,默默无闻,在疫情前沿战地挥洒汗水,用辛苦和坚忍诠释着转运司机的责任和担当。王军是准格尔旗中蒙医院120救护车车队中的一名驾驶员,50岁的他驾龄30年,在日常的急救转运中工作勤恳,任国庆假期第二天,下夜班休息在家的王军接到一个紧急任务,需要他立即驾驶负压救护车驱车到呼和浩特市,增援首府的疫情防控,加入120救护车转运队,转运阳性病例到定点救治医院、方舱医院就诊。接到命令的他马上出发,从踏上救护车的那一刻起,属于他的艰巨任务拉开了帷幕:防护服,防护口罩、隔离面罩、防护手套等是他的战服,负压救护车就是他的阵地。驱车2个小时到达呼市以后,因为疫情严峻,转运任务艰巨,王军经过专业培训后就急匆匆上岗,按照工作指令,以最快的速度赶往阳性病例所在区域。出车、接收、运送、交接、清理、消毒……因为接触的都是极具传染性的确诊患者,他必须穿戴好全套装备防护严实,车窗都必须紧闭。王军在微信里说道:“穿着防护服、防护口罩、戴着面屏开车,全身被包裹得密不透气、行动十分不便,但我必须精神高度集中,小心驾驶确保行车安全。转运工作没有固定时间,电话铃声就是号角声,接到调度电话,我会立马放下碗筷、或者从被窝里爬起,不分时间不分地点迅速出发。上门转运人员时,要等他们收拾好东西,每转运一批次至少需要4、5个小时。因为物资紧张,为了节省珍贵的防护服,我坚持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一直到次日凌晨。”在完成全部的任务后,他穿在防护服里的隔离衣早已被汗水全部浸透,脸部被防护口罩压出深深的痕迹。因为执行任务错过饭点是经常的事情,方便面是王军的家常便饭,有时候忙到半夜三点,方便面就是唯一的食物。一趟转运下来,对于转运人员的体力要求非常高,回来还要对救护车彻底消毒清洁,往往来不及吃饭就要接着送下一趟,最忙的时候他一天只能睡3-4个小时。他用一趟趟安全、稳妥的转运,让每一个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都能到达指定区域,接受最及时有效的治疗,最低程度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这个平日里普普通通的司机师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却表现出了“英雄”的风范,展现出了吃苦耐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连续作战的精神风貌。自2022年10月2日至今40多天,王军全天24小时待命,没有休息过一天,共行驶5000多公里,完成运送50多趟任务,转运300余人次。支援转运任务还在肩上,回家的日期还未确定,王军与其他“摆渡人”一起,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舍小家顾大家,昼夜兼程,义无反顾奔赴疫情防控工作的最前线。在这场疫情之下,在许多不为人知的地方,有很多一直默默付出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为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默默发光,为他们的坚守和奉献点赞!作者:乔婷
2022-11-28
-
目前,睡眠障碍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为正确认识失眠,普及睡眠健康知识,有效解决广大失眠患者系列健康问题,11月16日,兴隆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特邀准格尔旗中蒙医院科教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朱海波开展了以“睡眠健康与镇静催眠药的合理使用”为题的健康知识科普讲座。讲座伊始,朱海波首先指出了现代人普遍睡眠不足的现状,强调了睡眠与大脑保护的重要关系,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睡眠和心理健康息息相关的理论内涵。他从健康睡眠的概念、健康睡眠的标准、影响睡眠的因素、睡眠障碍的后果、促进睡眠的措施等几个方面为大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在镇静催眠药的合理使用方面,他重点讲解了苯二氮卓类药物与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区别以及临床上常用的几种镇静催眠药的区别及选择原则。鉴于中医药对治疗失眠的独特疗效,朱海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讲解了常见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及通过服用中药调节体内气血、降火去热,中医艾灸可以起到保健防病的作用;同时应注意合理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睡前尽量不要喝茶、咖啡等,适当户外活动。最后,他还讲解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健康疏导知识。讲座结束后,大家结合自身失眠状况提出了各种问题,朱海波均一一解答并现场指导了几位患者的用药。听众表示,此次讲座非常有意义,不但消除了对镇静催眠药的误解,也了解并增长了健康睡眠的相关知识。作者:朱海波
2022-11-28
-
冬季的暖阳洒满病房,邹大爷俯身在床头柜,正执笔写着一封感谢信,字里行间表达了一名老人对准格尔旗中蒙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优质服务的赞叹、感激之情,并给予主治兼管床大夫徐良医生特别的赞誉和肯定。原来,今天是邹大爷康复出院的日子,此前他在医院重症医学科病区接受了近半个月的治疗,得到了病区医务人员的细致照顾,患者邹大爷和老伴儿满怀感激地将感谢信送到徐良手上,由衷地感叹:“你们不只是医生,救治我们的生命,你们还是我的亲人,给我家人般的温暖,为我解除了病痛、让我心情舒畅。我们全家都对徐大夫、其他医护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之前邹大爷以肺部感染收入院,入院时出现高热,心率快,嗜睡,咳嗽,咳痰,咳痰不利,严重的喘息、气短等症状。合并压缩性骨折、脑出血合并脑梗死后遗症、慢性肺血栓栓塞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的折磨令他痛苦不堪、憔悴虚弱,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入住重症医学科后,徐良医生负责接诊,对这位高龄、症状多、病史长,体征多、病情复杂的衰弱患者高度重视,与科室医疗团队迅速给老人综合评估,组织专家进行多次诊疗,并为老人做了关键性检查,制定了详尽的综合治疗方案,经过全科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患者病情逐步好转并康复出院。住院期间,由于邹大爷是外地人,陪床的只有老伴儿,老太太本来岁数大身体欠佳,又要照顾好卧病在床的患者着实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作为管床医生,徐良主动联系患者家属并提出帮忙协助做各项检查等等,尽量让老人们方便些。由于患者子女不能探视,考虑到患者焦急无助的心情,医护人员每天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并且在生活方面提供细致入微的关怀。患者老伴平时口服的降压药物用完,需要尽快购买继续服用。因为疫情封控要求患者及家属不能擅自离开病区,加之患者自理能力差,需要全程陪护不不能离开半步,陪床的老太太焦急万分,徐良了解到情况后主动为她购买了降压药。老人家高兴的握着徐大夫的手,夸赞他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贴心。感谢的语言,体现了医患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温暖。一封感谢信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鼓励,徐良和其他医护人员一样,更知肩上责任重大。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让患者摆脱疾病带来的痛苦,更要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关爱,让他们有充分的安全感、信任感配合医护完成治疗。作者:乔婷
2022-11-28
-
为全力做好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坚决打赢这场疫情歼灭战,11月21日早晨,准格尔旗中蒙医院按照上级安排部署,紧急抽调由2名医生、2名感控护士、6名护理人员组成的医疗队,首次进驻鄂尔多斯市第二人民医院(东胜部),开展新冠肺炎感染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医院为医疗队举办了简短的出征动员会。副院长田军、护理部主任李伊莉和感染管理科主任郝文凌等为医疗队送行并强调:大家在工作中要服从安排,遵守相关工作纪律,严格落实好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和规定。做好个人防护,保护自身安全,守住医护人员“零感染”底线。在接到派遣医疗队的任务后,旗中蒙医院各科室医生、护士第一时间自愿报名,队伍迅速组建完毕。此次中蒙医院参与抗疫的十位医护人员,是遴选出的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精、身体条件好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是呼吸科主任王智群、重症医学科医师徐良、护士贺引弟等,其中有参与过援鄂抗疫的护士白飞燕、孙旭,他们将积极发挥抗疫经验技能,为其他队员起到更好的带头作用。在定点医院,他们将全天候、全方位、全闭环投入艰苦战斗,承担起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救治、护理、患者转运、安全保卫、物资配送、环境消杀等重任。面对病毒的觊觎、面对最危险的工作环境、面对种种巨大的工作压力,白衣执甲向险而行,肩负的是担当,传递的信心和力量,守护的是生命和希望。感谢在疫情中坚守岗位努力付出的每一个人,砥砺前行,终将战胜疫情。作者:乔婷
2022-11-28
-
11月的一天中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区医生值班室内当班医生马虹刚刚忙碌完正要拿起筷子吃口午饭,值班电话乍然响起,“有个急诊病人出血很厉害,已休克!快来会诊!”急诊科的电话打破了病区的宁静。当马虹仓促地赶到急诊科,眼前的景象让她惊呆了,患者大爷浑身血淋淋的,颜面部都被鲜血染红了,整个人面色苍白,双手冰凉,脉搏细数,完全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家属情况了解欠缺,只是说:在院子里每走三四步就吐有一滩血。患者病史询问不清,具体出了多少血、是呕血还是咯血都不清楚……病情危急,患者病情如果持续时间过长会演变成不可逆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更加难以治疗……性命攸关,容不得半点迟疑,根据心电监护的提示,患者血氧饱和度40%,医生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查体,此时马虹考虑咳血的可能性大。大爷当即被送到内一科监护室治疗,同时打电话通知上级医师杨学念主任到场抢救、通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一科))护士长做好紧急抢救准备、通知2个呼吸治疗师及麻醉师立即到位。马虹和当班护士把呼吸机自检完毕备用,将其他抢救设施全部准备到位。此刻,所有的医护人员及麻醉师已到位,他们为患者开通四路静脉通道,同时给予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治疗。插管后证实了大家的推测,患者气管内全是鲜血,而且不停的往外冒,立即给予吸痰管清理气道,短时间内吸出数百毫升的鲜血。在清理患者气道时鲜血从气管插管口内汩汩冒出,喷到护士的脸上及身上。体外的止血药物及生命支持治疗持续跟进,可是出血量丝毫未减少。在这种危急时刻,医护团队冷静处理,不轻易放弃。他们用气管镜在血泊中努力的寻找出血灶,终于找到了希望:左肺上叶及下叶背段均有出血灶。于是立即给与患者局部止血治疗,约5分钟左右左肺上叶及下叶背段开口处无新鲜血液涌出,当即通过气管镜清理气道内的残存积血,此时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开始上升,同时积极补液纠正休克。杨学念、马虹针对危重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案。所有在场的医务人员都没有放弃,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他们积极与家属沟通,与死神赛跑,有一线希望就作百分之百的努力。历经2个小时左右的努力,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精心护理后大爷神志恢复,手脚回暖,咯血停止,血压逐渐回升,暂时脱离了危险。次日,危情再次出现,患者又出现了呼吸窘迫,医生考虑气道内积血堵塞导致,准备立即行气管镜探查,然而积血已堵塞气管插管下端,气管插管远端基本处于封闭状态,气管镜不能通行,在麻醉科医师的协助下进行二次插管,更换套管后患者呼吸再次恢复到平稳状态。第三日患者基本不出血,气管镜下再次清理气道后拔管成功,抢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医者为病人创造了生命奇迹。在内一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郝大爷入院9天后顺利出院。从死亡线上被拉回的老人,倍加珍视自己的二次生命,也非常感恩挽救他的医护人员。“谢谢你们救了我,我的命是你们捡回来的,万分感谢你们!”出院前,郝大爷将一面锦旗送到准格尔旗中蒙医院医院内一科主任杨学念和医生马虹手中,并紧抱两人不停道谢,表达对内一科全体医护人员的感恩之情。作者:乔婷
2022-11-28
-
面对我旗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准格尔旗中蒙医院的医护工作者坚决服从命令、逆行而上、以身作则、勇挑重担,不顾个人安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医护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从10月3日晚上开始,按照上级指示,旗中蒙医院在全员核酸检测大量用人的情况下,克服人员紧缺的困难,分9批抽派医务人员驻守隔离酒店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到目前为止,陆续派了46名医务人员(名单附后)分赴萨瓦纳、双满、尚客优品、青青草原、大路矿业学院等9个隔离酒店(隔离点),执行重要的抗疫任务。这些医护工作者大多是90后,是家人呵护爱惜的宝贝,接到命令后却转身化为一名白衣战士,于清晨、中午抑或深夜急匆匆背上行囊奔赴前线。坚守“前沿”,无惧苦累。隔离点是阻断疫情传播的重要防线。分散在各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的医护人员,事无巨细处理各种庞杂信息,照顾隔离人员饮食起居,身兼数职负重而行。在被隔离人员眼里,他们不仅仅是医务工作者,还是酒店服务员、保洁员、联络人、后勤保障员、搬运工、送餐员、消杀人员、心理疏导师……有的酒店6名医务人员负责70多名隔离人员,有的是4人负责90多人,还有的是4人负责200多人。因为被隔离人员的骤然增多、医院人员极度紧缺而无法及时增补,有时2名医务人员负责一栋酒店100余隔离人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每日的消毒消杀、核酸检测、送餐送水、各项数据的收集整理、医废垃圾的收集消杀,忙至深夜是他们的工作常态。酒店的电梯不运行,全靠医务人员的两条腿,那么多人的餐饭、饮用水、生活用品的运送任务都交到了医务人员手里。为节省搬运次数,大家搬着沉重的物资(约30公斤),从一楼到六楼,一层层的爬,一步步的挪,一个个房间的过,50多个房间过一遍都得2个多小时。做核酸时间到了,再走一遍,又得2个小时。生活垃圾收集时间到了,继续走起,又得2个小时。还没等坐下来喘口气,送餐时间到了,抑或消杀时间到了,抑或隔离人员的个人物品需求信息飘满屏……结束以上所有的工作,可能已经是八个小时之后了,大家都还没喝过一口水,没歇一歇。累到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累到不想吃饭,腿脚肿胀。身体健硕的人穿着轻便的服装上下楼不停走8个小时都是艰难的事,何况这些年轻的孩子们,加之身上从头到脚包裹着密不透风行动受限的防护装备,再顶着巨大的感染风险和心理压力一刻不能松懈,这不是一般的考验。坚守在大路新区尚客优品酒店的4位医务人员,10月29号上午进入酒店,全权管理109个房间。背着40斤重的消毒液箱挨个房间消杀、更换被褥、处理垃圾。平均一间房间一大袋医疗垃圾,一百多袋垃圾,四个人楼上楼下跑了四十多趟。一系列操作下来已经晚上十点多了,全身麻木,脚疼的都无法站立。他们匆忙吃口饭,外管区通知马上要有100多名学生来酒店隔离,大家强打精神进行着接下来的每项工作,等把学生们安顿好了,已是10月30号的凌晨三点半了。大家全身瘫软无力,卸下防护服回到住处已经四点了,简单洗漱倒头就睡。两个小时后,闹钟惊扰了沉沉的睡意,大家从温暖的被窝爬起来,穿上“铠甲”,开启了又一天的马不停蹄的忙碌,辛劳不言而喻。医务人员乔罗丹和同伴的亲身经历着上述工作情况,她是这个隔离点的一位大白,也是无数大白中的一个缩影,她们作为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克服自己的困难,舍小家,顾大家,不记个人得失,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付出彰显责任与担当。在风险中穿行。隔离酒店实行闭环管理,意味着医务人员和密接人员在一个密闭空间内生活,与病毒极可能面对面。驻扎酒店期间,因内管人员不够或者专业知识匮乏,医务人员同时兼职内管工作,每天与被隔离人员见面接触频次无疑会增多。无论是客人测温、核酸检测,还是进行环境、物表消毒、更换床上用品、打扫房间卫生,抑或是处理客人应急突发情况、需求应答、心理疏导等诸如此类,都需要和隔离人员近距离接触。此外,他们还需要每日查房,并针对特殊人群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对于部分隔离人员偶尔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不论白天黑夜,医务人员总是及时来到隔离人员身边,准确评估并给予对症治疗和健康指导。有的酒店因原有布局受限,医务人员的住处和隔离人员在同层走廊。有的酒店缺乏洗澡设施,医务人员20多天都不能冲澡,更不能及时冲洗身上的附着物。鲁志鑫和薛淏荣两位医生通过微信表达了大家的想法:我们内心也有害怕,也有担忧,但是我们的辛苦是值得的,能通过我们的一己之力汇聚成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取得疫情阻击战的全面胜利,那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和回报。你守护我,我温暖你。真诚的服务,总能得到由衷的肯定。大家的需求和问题都在微信群里得到解答或者解决。大白们的辛苦付出大家有目共睹。他们在隔离点,用汗水和智慧把这里打造成有温度的临时家庭,照顾着临时家庭成员们的日常生活,用行动消减人们被隔离后的紧张情绪。医疗保障是隔离点的一个重要工作,驻点医务人员认真负责地为隔离人员开展医学健康监测和保障工作。一次,一名隔离人员因外伤导致患处感染,求助“大白”,对接的医务人员李晓和王树强因不在外科岗位,遂第一时间邀请医院外科医师安林远程视频会诊,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案,“大白”立即落实,药品和护理双管齐下,没几天隔离人员患处痊愈。还有一次,一位怀有身孕的妈妈带着5岁的孩子被隔离在酒店,孩子一直咳嗽不利索,妈妈焦急之下求助“大白”,对接的医务人员也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她忙完手中的工作,立即联系医院的中医大夫和儿科医生,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对其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孩子不再咳嗽了,医务人员和这位妈妈一样开心。一道道隔离门,隔离的是疫情,隔不断的是温暖和真情。医务人员在这个静默的区域搭起爱的通道,传递着温情力量。总有隔离人员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渠道,表达对医务人员的感激之情。隔离人员微信群里不只有工作还有阳光般的温暖。“大白,你们辛苦了。”忙碌之后总能听到大家一句由衷的感谢,也大大化解了医务人员身心的疲累感。驻扎双满酒店的医务人员有一天收到了一封感谢信,这封信让所有隔离点的工作人员内心欣慰且满足。"看不到你们的样子,但我知道你们是时刻守护我们的卫士,是使我们坚强的后盾 ……",医务人员用责任和担当筑起了疫情之下人民生活最坚实的防线。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舍小家,顾大家”是“大白”的使命和担当。医务人员每天都要工作至凌晨,或者工作到深夜,他们能及时回复这些临时家人的信息,却经常挤不出时间给自己的家人打一个电话、报一声平安 ......有的医务人员是年轻的妈妈,毅然离家奔赴前线已20余天,无法和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团聚;有的医务人员父母生病在床,作为子女却不能床前尽孝。儿科护理人员刘艳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因为接不通妈妈的视频(忙工作而挂断),两个女儿就用稚嫩的声音发语音,总是说:“妈妈你在哪?我找不到你了”,“妈妈,我想你,你快回来”。一个母亲的强烈思念只能化作自我鼓励,忍着眼泪告诉她们说:妈妈在上班呢,过几天就回去了,妈妈在和病毒战斗,守护大家的安全......他们,大都30出头而已,在这里都被使命和责任“催熟”,不仅要履行医者的职责,还要科学、细致的照顾每一位被隔离人员。领导暖心关怀,医院积极保障。“现在住的隔离的人员有多少?”“安全防护用品足够吗?”“现在还有什么困难需要马上解决的?”医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巡查各隔离点,每次都详细询问了集中隔离点的医疗保障、物资储备等防控措施是否全部落实到位,并鼓励所有的酒店隔离工作人员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再接再厉,大家一起努力争取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在医疗组进驻期间,医院不间断派送物资,不断送去鞋、衣服、身体乳等日用品,甚至还贴心地送去预防新冠的中药,做好医疗组的后勤保障。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人和护理部负责人带领工作人员每天前往酒店等多个集中隔离场所,为入驻医务人员、酒店工作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等进行督导检查和巡回培训,确保工作人员零感染。医院督导组每天辗转奔波,常常忙的顾不上吃饭。这些隔离酒店的“幕后”守护者坚守在前沿,从未缺席。他们用坚守和担当,在隔离酒店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为隔离酒店所有人员筑起一道牢固的安全防线。致敬默默付出的勇士,为你们点赞!作者:乔婷
2022-11-16